《青岛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“设问”和“引导”

温天景
   期次:第1658期      查看:143   




  青岛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已经落下帷幕,我非常荣幸获得决赛二等奖。参赛过程回想起来,仍然历历在目。从范主任动员我报名参赛开始,和鲍老师一起推敲确定教学节段、精心准备课件资料、参加商学院预赛并且得到管书记、周院长和王院长的肯定和鼓励,直到学校决赛获奖得到各位专家认可,内心充满感激与感慨。
  作为教师,上好每一节课,是本职;敬畏课堂、热爱教学是本份。每一位听过我上课的老师和同学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整节课充满“激情”。自己想来,一方面是性格所致,但更多是职责所在。我一直认为,讲台就是舞台。无论怎样,作为教师,只要站在讲台,就要向学生呈献自己最好的状态;要以全身心的投入、饱满的情绪、激昂的语言来吸引学生,让学生的心留在课堂。
  知识的传授绝对不能“照本宣科”,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。我总认为,无论是教师和学生,在这种教学方式下,都只会使知识固化、将思维硬化,而完全失去了“教”与“学”的价值与乐趣。在教学过程中,面对某一特定知识点,我一般会将其生活化,即具体化为某一现实中需解决的问题。在此“设问”的基础上,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;最后对于形成的结论做出比较与总结,自然形成需要教授的知识点。这种“设问”和“引导”的教学方式,给我的感觉似乎就是陪着学生一同爬山,爬山的同时观看风景、聊着天,不知不觉一起来到山顶。此时,知识是活的、思维是动的;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“教”与“学”。教师的“教”是一种引导与总结;学生的“学”,是在教师引导下基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  教授好一门课程显然离不开日常的用心积累。参加教学工作10多年来,我自己有意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,一定要将课程内容本身“吃透”,对所授知识不能有任何错误的理解;其次,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,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,构建适合的教学章节顺序;然后,教学过程中多和学生交流,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,课后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内容安排、案例、讲法等,不断完善以尽可能让学生容易接受。
  一直从事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,我深知这门课程的知识点非常多,这是由会计体系本身的严密性、会计对象的复杂性、会计方法的多样性、会计判断的主观性和会计依据的标准化所决定的。我深深认识到,财务会计的学科特点将大多学生固有的缺点极度放大,使之无处遁形;因此,在课堂教授之外也尝试着做了一些探索,比如让学生查阅上市公司财报、实施学习小组报告制度等;虽然辛苦,但是教学互长,总体感觉还是很有裨益的。
  做一名好的授课教师,一直是我的目标;但是我深知“如何教”真的是大学问。此次参加教学大奖赛,通过教学设计的编写、评判标准的理解、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,让我感受更加深刻。
  做一名好教师不易,我仍然还在路上,我一直在努力!
  温天景,商学院教师。

《青岛大学报》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809次访问,全刊已有3359448次访问